一个焦虑的母亲:孩子青春期叛逆该改怎么办
时间:2016-03-07
阅读量:24680
常有一些父母抱怨,以往那个乖巧、聪慧的孩子怎么好象一夜间变的如此叛逆!学习也一落千丈。而身为孩子也感到苦闷!自己到底怎么了?父母的责怪,老师的训斥,同学的远离,孩子不知所措,家长为孩子青春期叛逆而焦虑?
故事一:读初一小张,今年变了很多,读小学都还顺利,成绩也不错,可上初一学习成绩掉下来,每次考试都只有几十分,甚至十几分了。不光是成绩差,性格也很古怪,不太喜欢和人交往,老师说跟他玩的就那么几个人,在家要是放假也就是和几个老表玩电脑的时候有点话说,反正又点怪,跟他说话他就呛你,顶得你无言相答,带他出去玩他也不跟你去。以前读小学时每个星期要去一次超市,现在也不跟你去了。前几天,班主任打电话说他现在在学校更加不听话了,连作业都不想完成,中午睡觉时他就说话,我气得跑到学校说了他几句,他说以后听讲,每次都这样,口里答应得好,行动上做不到。
心理处方:帮助孩子完成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和他一起分析学习成绩、劳动态度、刻苦程度、时间效率、优点、缺点、尤其是集体对他的公众评价。是孩子对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有明确的认识,不要好高鹜远地去攀比,也不要草率地认为比后进同学优秀。要客观自我认识,接受当前自我。
故事二:小张把头发留得长长,叫他去剪,也不去,有次我看到他和几个长头发的同学在一起玩,其中一个男同学的头发还烫了,染着颜色,我回家就把这件事跟他爸说了,他爸说今天带他去把头发剪掉,本来我儿子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长达几分钟的洗头,洗前面长的,说洗就是找湿,然后梳到一边,再到房里拿吹风机一吹。但他经常就不刷牙,有时候也刷,但大多时他又忘了,但搞他的头发他重不会忘。
他喜欢穿一套黑色运动衣上学,那件上衣有个帽子,老师反映他这么热的天穿个褂子,还带个帽子,问我他是不是病了,老师说他摸了他一下,他很讨厌的把老师的手挡开了,接下来的几天,他每天都穿那件衣服到学校去。昨天他生日,出去吃个饭,天非常热,他爸爸热得脱光上衣吃饭,儿子却穿着那套运动装吃饭,难到他不热吗,但说了他不高兴,跟他好说,他说他穿这衣服又不犯法。吃完饭以后,朋友要带他去买身衣服,看遍整个悬城,没有一件看得上的,空手而归。回家上楼的时候,他跟我说,妈妈,我星期五放假的时候,你给我300元钱,我自己去买。我就知道他喜欢那种像古惑仔店的那种衣服,小混混穿的。
专家处方:青春期的孩子,既有开发性和闭锁性的矛盾,又有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一方面,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他们蠢蠢欲动,好奇的同时,也想着去尝试,既使碰得头破血流,但毕竟他们还是未成年人,对母体有着天生的依赖,从小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他们对未知充满渴望,也心有畏惧,他们还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心理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所以当遇到外界与内心的期望发生冲突,他们既有可能选择以硬碰硬,对一切来自外界的干预有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们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他们也有可能选择过度保护自我,把自己像鸵鸟一样封闭起来,逃避外在种种与内心不符的声音。
作为家长,应该理性地陪伴孩子安全地度过这一时间。对孩子们要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曾有过懵懂无知的青葱岁月,在父母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经岁月洗礼依然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和现身说法,也是一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但一定不要矫枉过正,把自己所有的观念强加于他们,这样有可能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父母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对孩子青春期的萌动,也许你们不太理解,但请你们一定要包容,孩子的一些行为,在你们看来也许有些怪异甚至离经叛逆,但请相信,这也是孩子在尝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去面对成长。
梨园医院精神心理科胡亚荣教授介绍: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走向独立的过程,他每天都在学习,都在接受新的东西,他必然会进步,会获得许多新的能力。
孩子独立的过程,其实是充满着混乱和冲突的,但父母却往往没有意识到,结果,本该成为孩子同盟的父母,却反而成了孩子的对立面,为他已经艰难的冲撞再添障碍,在他伤痕累累的身上再添新伤。父母可以说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孩子独立的过程,必然也是挣脱父母束缚,打破彼此力量平衡的过程,对抗是必然的。
父母想在孩子一生中的各个时期都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那是不可能。孩子进入青春期,往往会一改乖孩子的形象,他不会永远如儿时那样单纯、天真、可爱,在他进入青春期后,会希望独立地探索世界,认识自己,很多时候他需要独处,需要有内在和外在的宁静。
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会有粗暴无礼的、非理性的表现。其实是他内在冲突的体现。假如青春期的孩子完全规规矩矩,那反而是更大的问题,因为太不正常了。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我们不必惊恐,假如你相信他幼年时受到的教育是好的,根子正就不会长歪,他终究会回到正轨。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换句话说,只有等到孩子也有了他的孩子,两代人才能真正相互理解。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有到了有相当的阅历和修养之后,才可由“小我”到“大我”,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才能真正体恤父母,“孝”是以理解为基础的,并不能强行灌输。
总之,请父母能够支持孩子,支持他们的独立,支持他们的成长,有的放矢的支持与引导,会让孩子放下戒心,以愉悦的身心与你们共同面对成长的挫折与快乐。正确的引导会造就一个人才,错误的压迫会毁灭一个人才。